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水利 >> 正文
水利工程混凝土渗漏的成因及技术处理方法
作者:未知 来源:硕士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4-30 14:05:22

  水利建筑物产生渗漏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长期渗漏会引起析钙和钢筋锈蚀,进而导致混凝土的结构疏松、强度降低,严重的有可能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产生危害甚至导致破坏;同时渗漏也会使建筑物的内部渗透压力变大,对建筑物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一、渗漏成因分析

  渗漏现象出现后,首先我们要进行渗漏成因分析,在综合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推断出渗漏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成因分析的正确性是经济有效地修补处理渗漏的前提和基础。

  1.变形缝渗漏成因分析。

  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的总称。水利混凝土建筑物的特点要求其变形缝必须具有以下性能:能够满足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变形、变位的要求,消除相互问力的传递;变形缝止水结构水密性能优良,在设计水头压力的作用下,不发生渗漏;止水材料耐久性优良。变形缝止水结构失效有设计、施工和材料等三方面的原因。

  设计方面的原因:变形缝尺寸设计不合理,密封止水材料的长期允许伸缩率不能满足变形缝变形要求等;施工原因:止水带位置偏离、止水带周围砼有蜂窝孔洞、止水带焊接不严密、密封材料嵌填质量差和砼面脱离等;止水材料方面的原因:止水材料年久老化腐烂,或失去原来弹塑性而开裂或被挤出等。

  2.渗漏裂缝成因分析。

  砼是多相复合脆性材料,当砼拉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或砼拉伸变形大于其极限拉伸变形时,砼就会产生裂缝。按照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表层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按产生原因分,裂缝可以分成温度裂缝、干缩裂缝、钢筋锈蚀裂缝、超载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陷裂缝等。分析推断渗漏裂缝成因可以从结构设计、砼材料性能、施工、运行管理及环境条件、外载作用等方面着手进行。

  二、渗漏处理的原则

  处理渗漏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渗漏给水利混凝土建筑物带来的危害,提高结构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渗漏处理方案根据渗漏调查、成因分析及渗漏处理判断的结果,结合水利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修补处理方法,以求以最低的工程费用达到预期的修复目标。

  防水堵漏尽可能靠近渗漏源头,这样既可直接止住渗漏,又可降低结构物内部渗透压,有利于建筑物的稳定。渗漏处理最好在无水期或枯水期内进行。

  如果必须在渗漏水状态下进行,应遵循“上截下排,先排后堵”的实施原则。选择修补材料时,要考虑修补材料对水质的污染和修补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耐久性。

  三、混凝土建筑物渗漏的处理措施

  水利混凝土建筑物的渗漏在水利建筑物各种损坏现象当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一大病害,按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建筑物本身渗漏、基础渗漏、底板与基础接触面渗漏以及侧绕渗漏等几种。

  1.裂缝渗漏的处理。

  根据裂缝发生的原因及其结构影响的程度,渗漏量大小和集中分散等情况,分别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表面的处理。根据裂缝所在的部位,可用水泥砂浆、防水快凝砂浆以及环氧砂浆等对裂缝部位的表面进行涂抹、粘补、嵌补以及喷浆修补等。对于裂缝渗漏量较大,但不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的漏水裂缝.可采用埋管导渗或钻孔导渗。埋管导渗即沿漏水裂缝在混凝土表面凿成上小下大的槽形,并在渗漏集中的部位埋设引水铁管,然后用棉絮沿裂缝填塞,使漏水集中从引水铁管排水,再用快凝灰浆或防水快凝砂浆迅速回填封闭槽口,最后把引水管封堵。钻孔导渗即用风钻在漏水裂缝一侧钻斜孔,穿过裂缝面,使漏水从钻孔中导出,然后封闭裂缝,从导渗孔灌浆填塞。

  内部的处理。对于浅缝和只需防渗堵漏的裂缝,一般可用水泥灌浆,如对开度小于0.3ram或渗透流速较大以及受温度变化影响的裂缝,应采用化学灌浆处理。

  对于影响建筑物整体性或破坏结构强度的裂缝,除了采取内部处理外,有的尚需要采取结构处理结合表面处理的措施,以达到防渗、结构补强或恢复整体性的要求。

  2.散渗或集中渗漏的处理。

  混凝土建筑物出现散渗或集中渗漏的原因,主要由于蜂窝、空洞、不密实及抗渗标号低等缺陷造成。其处理措施:对于建筑物内部混凝土密实性差、裂缝孔隙比较集中的部位,可用水泥和化学灌浆;对于大面积的细微散渗及水头较小的部位,可采用表面涂抹办法;对于集中射流的孔洞、流速不大的,可将孔洞凿毛后用快凝胶泥堵塞。如流速较大,可先用棉絮或麻丝楔人孔洞,以降低流速和减少漏水量,然后再进行堵塞;对于大面积散渗,可修筑防渗导水;对于涵洞壁很薄,漏水范围大,且缩小洞径不影响用水要求时,可采用内衬钢板、钢筋混凝土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块,套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