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公路 >> 正文
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坍方救生方案及处治措施
作者:郭霞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1-29 11:04:38
洞,才确定上述导洞孔径。

  4.3 从坍方体正面打洞救人与左洞救援同时进行

  上述方案是从左洞向右洞打导洞救人,这种方案是比较稳妥安全的最佳方案。但根据坍方的实际情况,必须排除从坍方正面打洞救人。如果从左洞向右洞开挖救生洞,预计得3天时间,当时对坍方处观察,从发生坍方至次日下午,未继续发生掉块现象,抢险小组组织专家及有关人员分析,坍方顶空腔暂时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想从正面突破,原因①坍方暂时稳定,②坍方不长(15m左右)。正面救援方案是:一侧打一救援孔,先行送水和食物,另一侧打一侧壁导坑救人见图1。

  正面突破坍方体,必须先清除坍方表层大块危石,并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坍体。在清除危石过程中看到拱顶露出空洞,经对被困人员喊话,了解到对面坍体坡面处于暂时稳定状况,由于被困人员救生欲望强烈,断然从空洞爬出来,12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获救。

  为什么开始时不从正面抢救呢?根据以往经验,从正面清渣救人,曾发生第二次大坍方,伤亡更惨重。原因是坍方初期坍方处于临时稳定状态,一经清除坍渣,破坏了坍体的稳定,坍体下滑,失去临时支撑的松动的围岩会继续坍塌,这是最危险的举措,不宜推广。常规方法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打救生孔,通过救生孔送水和食物以维持被困人员的生命,再开挖救生洞救人,这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抢救措施。

  5 坍方地段的处治

  5.1 方案一:大管棚注浆超前支护方案

  大管棚注浆超前支护方案,主要是采用大管棚从拱部穿过坍体,并嵌入前方稳定的围岩内5m深,形成超前支护的棚架,在其护顶下对坍体进行清除见图2,其步骤如下:

  (1)首先加固未坍方且被坍方过程牵动受到损坏的初期支护地段,防止坍方范围扩大,使其充分稳定后再对坍体处治。加固方法可采用1206工字钢钢架,临时加固被损坏的初期支护,间距与原初期支护钢架相同。并喷射混凝土,待强度达到设计值时方可处治坍方,以解除后顾之忧。

  (2)施作大管棚前,对坍方体进行加固,对坍体表面喷射C20混凝土20cm,全面封闭坍体,然后采用φ42长5cm的小钢管向坍体内注浆,以是防止坍体下滑,二是起止浆墙的作用。

  (3)施作大管棚工作平台,采用φ108×6mm无缝钢花管从拱顶部穿过坍体,并嵌入稳定的基岩5m深,注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固结坍体,形成支护棚架。

  (4)待大管棚支护注浆固结稳定后,在其支护下采用CD法或双侧壁导坑法清除坍体。开挖采用短进尺,少扰动、勤量测、枣封闭的原则进行。如果坍体加周后比较稳定,就采用CD法施工。

  (5)初期支护参数:采用1206工字钢钢架,间距50cm,喷射混凝土28cm,二次衬砌采用80cm厚(225钢筋混凝土结构。施作初期支护时每次只能安装一榀,每开挖一个循环对开挖面都进行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同时向坍体注浆加固,以策安全。

  (6)初期支护施作完毕后。在拱顶预埋φ150的钢管,向坍穴内灌注混凝土或砂浆,最少3m厚,形成—个护拱,起缓冲作用。

  5.2 方案二:向塌穴内直接回灌混凝土护拱方案

  坍方初期。顶部形成上小下大的空穴,经过1个多月的观察,顶部一直存在不间断的掉块现象,时有3m~4m的巨石块掉下。根据岩体节理呈状分析,初期下部锥体固开挖失稳先行掉下,上部倒锥体失去支撑后而继续发生坍塌。坍方体顶部有数块巨石,整个坍方体为巨石、块石、碎石夹土结构,最后坍穴形成上大下小的形状,这对施作护拱创造了边界条件,即拱脚有了落脚之台阶。因就联想到比较安全的对坍穴灌注混凝土护拱的方案见图3,其步骤如下:

  (1)先加固未坍方地段的初期支护,(同一方案),而后对坍穴壁锚喷网进行封闭。经查坍体顶高出拱顶4m多,清除块石,平整坍体,封闭坍体固边圉岩体之间的空隙,以防混凝土流失,而后铺设φ22钢筋网,间距30cm,以增强混凝土的受力度。

  (2)对坍方体的加固,现在坡面喷射混凝土,再采用φ42钢花管对坍体注浆加固。在坍方体顶部作了一止浆墙,并施作φ150的钢管伸入坍穴内,高出坍体顶4m左右。通过φ150钢管分层分次向坍穴内泵送混凝土,厚度达4m为宜。泵送顺序由远而近,厚度以相邻预埋泵送管溢出混凝土为准儿停止该管原人混凝土,并及时堵塞管口,再从下一根预埋管灌注混凝土,一直灌人混凝土厚度达到4m以上为止。使坍体顶部形成一个混凝土护拱。

  (3)对坍方体的清除同第一方案。经对两个方案的比较,一方案工序多、工期长、造价高,而且存在不安全因素,即一旦有巨石坍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