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面临的挑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8 20:43:41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上可排入前列。在砼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近年有巨大进步,完成大量杰出的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但在该次会议中我们仅有十多位代表参加会议,文章也寥寥无几,没有一个工程入选1998年预应力砼协会大奖(大奖工程共有27项),这和我们这个土木建设大国不相称。日本有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上发表大量论文。建议我国砼工程界要积极总结经验,参加国际交流,要赶上世界经济技术一体化的潮流。2002年国际砼工程大会在日本召开,到时我国应有强大阵容的代表和丰富的著述参加会议。争取2006年国际砼大会在我国召开也是有可能的。

  (二)统一砼学术团体组织,加强砼技术和预应力技术研究、发展全国性的技术交流和组织工作。国际

  预应力协会和欧洲砼协会已合并为国际砼协会,以更有利于技术交流和发展。我国这方面组织单位多、力量分散。建议应成立统一的组织,其工作不能局限于每年(或每二年)开一、二次交流会议。应组织在关键技术问题攻关,提出设计施工建议,组织推广技术工作等等。

  (三)加强科研工作,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砼工程(包括预应力砼工程)的研究相对落后,凭借我们已有的强大队伍,和一些单位在预应力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创收实力完全可以承担和完成重要的科研任务。

  (四)成立大型强有力的预应力砼工程公司。国际上已有若干著名大型预应力砼公司(如法国Freyssinet、瑞士VSL、荷兰DIANA、德国DSI、英国BBR等)实力雄厚,承担国际上重大预应力砼工程,并担负新技术开发研究。我国大规模土木工程、建设规模和分散的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状态很不适应。在当前国企和科研体系改制过程中,成立大型预应力砼公司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国际上几家大型预应力公司已经虎视耽耽,已登陆占领我国市场,当然我们应欢迎他们的到来,同时也要以此为契机加速我国自己的队伍建设和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