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16 22:13:31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匿面)板是传递水平力的主要构件,程序计算中采用的简化模型,必须符合实际情况,楼面刚度的大小,应根据楼(屋)面结构板的厚度、配筋、开洞和错层情况,经过设计者用概念来判定。

  2.2.4其它在结构电算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对结构计算的自振周期进行折减。对轴向变形和剪切切变形的影响,现浇楼(屋面)板对楼面梁惯性矩的系数增大,梁端弯矩调幅,柱构件的计算长度等问题的考虑,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设计概念的基础上,不可盲目套用程序或不做分析按计算结构进行设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3房屋构造设计中的裂缝控制

       长期以来,设计和构造一直是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主要措施,设计构造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设计、配筋和构造缝设置3个方面,在设计中要控制建筑物的凸凹尺寸和体量大小,尽量使建筑物形状规则、刚度均匀和构件连续,从而减小温度变形和应力集中。对高低相差较大和地基土层相差过大的建筑,要合理进行空间布置和设置沉降缝;在构件的特殊部位合理设置构造钢筋,可以分散裂缝和减小构件裂缝的宽度,从“抗”的原则来控制裂缝;合理的设置变形缝和沉降缝,放”的原则来控制裂缝。

  3.1结构裂缝控制常见的设计构造措施

  3.1.1结构的平面布置建筑平面布置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平面有凹口时,宜在凹口处边缘设置拉梁,凹口周边的楼板应适当加厚并加强配筋,楼板负筋宜拉通。要严格按有关规范控制房屋的长度,当长度超过规范规定数值不大时,可在中部设置收缩后浇带。后浇带一般设置间距为30m,位置在梁和楼板的1/3跨处,宽度800mm~1000mm。后浇带应将梁、墙和板完全分开,钢筋仍宜连续配置。当房屋长度超出规范规定数值较大时,宜设变形缝。当建筑物群房和主楼的高差较大时,应在群房和主楼之间设置沉降缝或后浇带,这样可以减小因基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对外露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挂板、栏板、檐口和雨棚等构件,当水平长度超过12m时,应设置伸缩缝,间距应≤12m。当房屋长度大于40m时,可在楼板中部设置设置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应力及温度影响。对砖混结构,可以将单元分户墙下的楼板断开浇筑。钢筋切断,圈梁不断开,配筋构造见图2。

  3.1.2混凝土构件厚度考虑钢筋锚固和耐久性等因素,对现浇构件的最小厚度,应加以限制,对现浇板板厚宜取≥L/30~L/35(L为板的计算跨度),一般民用建筑不宜小于100mm(还应考虑到楼板内暗埋管线直径的影响),根据工程实践,板厚较薄时宜出现收缩裂缝,对不同的构件,应根据规范规定限制其最小厚度。

  3.1.3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水泥用量就越多,水灰比越大,出现裂缝的可能性更大。现浇板因其平面尺寸较大,一般现浇楼板的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现浇梁与楼板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一致。当柱和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和板时,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和墙相同,梁和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节点的做法。

  3.1.4配筋设计适当的提高构件的配筋率,对控制构件的裂缝宽度很有效。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对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作出了明确规定: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对梁和板等不同构件,规范对其配筋率和钢筋间距都有明确规定,对板的受力钢筋的配置,宜选用直径较小间距较密为原则,这样可以相对减小构件裂缝。所以严格按规范的规定进行构造配筋和设置间距(包括受力和构造配筋),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的屋面传热系数宜≤1.0W/(m2.K),屋面板的结构配筋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对板面无负筋的区域,可以将板的支座负筋拉通,也可以在板无负筋的区蟛噬晒己置双向钢筋网,与板负筋搭接。四边嵌固的现浇楼板,板的收缩受双向约束,宜在板的4大角差产生45°的裂缝,中部产生贯穿裂缝(,在房屋屋面板阴阳角变形应力集中的地方,宜增设双层双向间距100mm的配筋,其范围为板跨度的1/4,或增设5Φ10mm放射钢筋。3.1.5管线和洞口布置当楼板中有预埋管线时,应在管线的上面布置钢丝网片,板中的预埋管线直径不得大于板厚的l/3,且不应超过50mm,管壁至楼板上下边缘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板中预埋的管线在交叉时,应采用线盒,不应将管线交叉叠放在一起。当楼板上有开洞时,洞口周边必需做必要的加强措施,洞口尺寸≤300mm时,板内钢筋应从洞口绕过,不得切断;当300mm﹤洞口尺寸≤1000mm时的配筋构造;当洞口尺寸﹥1000mm时,应在洞口边增设边梁。当剪力墙的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