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与施工
作者:冯爱军 王…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4 18:52:07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另一股钢轨内存在伸缩力或挠曲力计算;不论如何叠加,其最终作用力的量值不应超过全桥扣件总阻力。

  2、桥梁纵断面设计

  本桥位于设计纵断坡度为1.6%的坡道上。边跨30米为变截面,为保持本桥与区间桥梁的协调一致,梁高由边跨端部1.9米按直线渐变至中墩支点2.35米,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并在中支点处向中跨悬臂2.5米,做成牛腿与中段结合梁相接。中段为钢-混凝土结合梁,梁高2.35米,结合梁长50米。

  3、横断面设计

  桥面全宽一般段为8.9米,渐变段为8.9~8.92米。边跨混凝土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满堂支架施工。中跨结合梁为双箱单室,结合梁全高2.35米,钢梁高2.0米,考虑施工吊装能力700kN左右,因此,横断面设计为双箱,每箱单独重约700kN,吊装之后在两钢箱梁之间用型钢横向连接。

  4、钢梁设计

  钢梁采用箱形截面(钢梁顶板为混凝土桥面板)。钢材为16Mnq钢。钢梁与混凝土顶板用剪力钉连接。

  5、预应力混凝土梁与结合梁的连接

  预应力混凝土梁与结合梁的纵向连接是本桥设计的关键点。混合梁中钢梁与混凝土的连接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填充混凝土前板式、填充混凝土后板式和钢板式。混凝土连接施工操作容易控制,质量易于保证,而钢板连接,构件加工、吊装及予埋钢板的位置等各个工序的精度要求都较高,施工质量难于控制。

  本次设计尝试了一种新的连接方式:牛腿连接,即接口处的主力(主要是压力、剪力)通过接头混凝土传递给钢梁内臂上的剪力连接器和端头承压钢板,经他们传递到钢梁。桥面混凝土连续。为使其在二期恒载及活载作用下的连接牢固可靠,钢梁端头2.5米范围内浇筑混凝土并张拉连接预应力束,混凝土牛腿端面预留锚筋伸入钢梁端头混凝土中。钢梁端头内混凝土与钢梁连接采用剪力钉,详见连接示意图。

  

  图2:混凝土梁与钢梁连接示意图

  6、 上部结构计算

  主桥计算采用同济大学李国平的《桥梁结构分析综合系统》程序,并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通用计算程序》予以校核。

  ⑴计算模式

  钢梁与两边跨固接前,主梁为简支梁加挂孔结构,浇注连接混凝土后形成三跨连续梁。

  ⑵计算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现浇边跨混凝土箱梁,张拉腹板预应力束;

  第二阶段:吊装钢梁,加施工荷载;

  第三阶段:现浇钢梁端头连接混凝土及对应顶板混凝土;

  第四阶段:张拉连接预应力束,形成三跨连续梁;

  第五阶段:现浇钢梁两端7.5m范围顶板混凝土;

  第六阶段:张拉部分顶板预应力束;

  第七阶段:现浇钢梁中间桥面混凝土;

  第八阶段:张拉其余顶板预应力束;

  第九阶段:徐变90天;

  第十阶段:施加二期恒载;

  第十一阶段:徐变120天;

  第十二阶段:徐变360天;

  第十三阶段:运营阶段。

  7.桥墩

  由于本桥桥墩较高,最高达18.3m,同时该桥跨度与相邻标准区间跨度相差较大,故在桥墩设计时,对于纵向力采用刚度分配法,刚度考虑支座、桥墩及基础的组合刚度,根据刚度分配一孔或一联的纵向水平力。

  经计算分析,中墩采用直径2.0米的钢筋混凝土圆柱形独墩。边墩采用双矩形墩加系梁结构,墩柱截面尺寸1.2X2.0米,高18.301(15.591)米。每个墩顶面放置一块QGBZ350×600×57-CR毫米板式橡胶支座,以抵抗箱梁扭转引起的反力。

  8.基础

  方案设计时曾对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打入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了比选,由于沉降控制的原因,同时由于该桥位限制,不能扩大承台范围,最后决定采用采用钻孔灌注桩,每个基础有6根直径1.0米,长73米的钻孔灌注桩,桩尖持力层选择⑨层粉细砂层。

  桩基设计从三方面控制:

  ⑶.沉降控制:满足轨道变形的要求,控制在2cm。

  设计时对桩基的沉降量进行了详细的计算,计算结果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