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工期与控制 >> 正文
悬浮式张拉在吉利河特大桥体外预应力中应用
作者:夏小明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0-19 14:38:35

  摘要: 本文总结介绍中的悬浮式张拉在吉利河特大桥体外预应力中应用。

  1 工程概况

  1.1 桥型简介 吉利河大桥主桥为左幅31.5+35+50.5+30+36.5m、右幅31.5+35.0+50.5+35.0+31.5m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设计荷载为汽超-20级,挂车-120,设计时速120km/h。本次体外预应力加固维修首先对主桥的腹板竖向、纵向和U型裂缝进行补强处理,处理方案采用灌胶封闭和粘贴钢板;然后对箱梁横隔板砼凿毛,布置钢筋后浇筑砼,增大截面加固;最后浇筑新增砼齿板、锚块,安装体外束进行体外预应力张拉。其中齿板对应的箱梁外侧粘贴碳纤维布补强。

  1.2 吉利河大桥体外预应力情况简介 体外预应力位于吉利河大桥(左、右幅)的第11~15跨连续箱梁的箱内,主要采用体外预应力钢束加固。钢绞线采用标准强度1860Mpa、直径φs15.2高强度低松弛、带PE护套的环氧涂层钢绞线。由于原连续梁结构分为五个互相独立封闭的箱体,所以进入箱梁的通道需另外开设。

  1.2.1 张拉方法的选择 由于锚具其锚固对象是环氧喷涂钢绞线,保证张拉过程中环氧涂层的完好无损,因此,选择如何进行张拉是相当重要的。考虑到索很长,伸长量很大, 千斤顶的最大行程只有20cm,实际操作时最大行程一般控制不超过18cm。

  1.2.2 系杆布置 整个系杆贯穿11~15跨,在每段箱梁中间设置三束系杆,在箱梁底部端设置了锚固区,在其它部位的每个横梁中间,设置钢材制成的圆孔,系杆里面装有减振器,起约束作用,系杆沿桥向都为直线形式。

  1.2.3 基本原理 悬浮法张拉的基本原理:在YCW30O千斤顶前部位增加一套工具锚及支架,在千斤顶与锚板间设可调限位板,除了设前工具锚外,还设有后工具锚。在每次张拉时后自动工具锚夹片处于放松状态,在完成一个行程回程时由前自动工具锚夹片锁紧钢绞线,多次倒顶,直到张拉到设计吨位。

  2 施工方案

  2.1 总体施工顺序 a.进行梁体开孔(两端和桥面分开进行)进入梁体调查内部情况,b.施工放样测定新增齿板锚块和钢束位置,c. 按照设计图纸核对原结构各部尺寸,d.新增齿板施工,e.应力钢束安装安装传感器, f.预张拉(消除弯沉、变形等),g.正式张拉(同时进行监控),h.安装减震器、施工锚块,i.最终防护、检查、监控验收。

  2.2 施工要求 ①材料技术要求:a.钢绞线:采用环氧喷涂钢绞线单层无粘结钢绞线(OVM-U1),公称直径15.2mm,单根钢绞线公称面积139mm2,制成12(15)束的成品索。锚具、锚垫板、传感器、锚下螺旋箍筋等均采用其配套产品。b.预应力束防护:选用带HDPE套管的成品索。②施工工艺要求:预应力钢筋(束)穿束、张拉、防护,穿束与张拉是重点和难点。a.精确裁切钢绞线并按照设计图纸数量和位置编号b.横隔板钻孔、穿束,c.调整钢束张拉端工作长度,安装锚具、锚下传感器,d.齿板砼强度大于95%,准备张拉,e.对钢束整体两侧、两端同时对称张拉钢束,最后一次张拉完毕后,在工作锚板上给夹片安装防松装置,并切割多余钢绞线。

  3 施工方法

  3.1 钢束制作、防护与安装 a.根据工作长度和设计长度定制定长成品钢束并按照图纸编号。b.成品钢束本身是有一层防护层的,安装过程中要采取了牵引导向架和转角橡胶板等防护措施,避免了穿束过程对防护层的破坏。c.首先根据设计长度定制钢束,分部位、规格堆放。穿束采用卷扬机在箱梁内部从一端向另一端牵引进行。钢束整体的纵向移动在特制的滚轮和支架上拖拉,避免了硬性磕碰。为了尽量减少钢束自重下弯对长度的影响,需要按3m左右的间隔设置临时支撑架。以保证钢束平直成线。

  3.2 传感器的安装 使用欧威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CLY型传感器。厂家根据锚垫板类型确定的传感器外形尺寸,施工安装时施工单位加工了临时定位垫板,并对锚具压环周边的平整度进行了调整,使之与锚垫板密帖。通过施工张拉过程来看,传感器与锚垫板的密帖(质量)程度,直接关系到传感器的初始读数的精度。

  3.3 预应力钢索张拉 本体外预应力钢束的张拉是本工程的关键和重点工序。需要对张拉技术指标进行控制,必须据根设计文件要求对结构体进行监控。a.张拉过程选在车流量最低的时间段整幅封闭 交通 进行。b.张拉控制应力σcon按照设计要求执行(σcon=1116MPa)。根据实际情况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