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成本费用 >> 正文
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佚名 来源:星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0-9 15:51:11

  摘要:  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直接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成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达到平衡才能最终实现工程目的。因此,整个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对造价的管理就特别重要,是项目效益大小的关键所在。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造价管理,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真正的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有效地缓解目前建筑工程领域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二是通过造价控制能够有效地控制建筑建设的总规模,从而有效地遏制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的行为;三是通过造价管理,能够加快建筑工程的建设速度,使得建筑工程尽快步入良性循环;四是通过造价核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并保证质量,从而减少后期使用维护费用。五是通过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很早以前就已经被认识到。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领域进行了多次改革。虽然每次改革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可是实质上并没有对建筑市场的发育成熟起到真正的催化作用。这些改革的涉及面非常广,包括投资渠道、投资主体以及投资方式的多元化、投资决策的分权化以及项目招投标制度的实行、工程合同制度、监理制以及项目法人责任制等多个方面。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应用实际上并不够深入。因此,加快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中面临的问题

  1、 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众多,管理混乱

  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是和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以及银行等众多的部门相关联的,所以说: 各单位对工程造价的高低要求是不一样的,从而造成了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的局面 由于涉及到建筑定价的部门比较多,所以在建筑造价定额的过程中,很难形成一种的意见 每个管理部门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所以造成了管理的混乱,不利于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不利于建筑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 工程造价的预算机制薄弱,工程报价决策基础薄弱

  工程造价的预算机制薄弱是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首先,相关部门对现场的调查不够深入,对建筑施工成本的分析缺乏相对可靠的基础 。有些工程报价人员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工程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就进行建筑成本的预算,这样一来,必然会造成建筑成本预算缺乏一定的准确性; 其次,在工程招标的过程中,对招标文件缺少细致研究,因此在组织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无法按照预算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造价控制; 再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缺乏对市场材料价格的咨询和调研。 加上 “三超”现象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工程造价管理的缺陷。

  3、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工程造价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工程造价工作人员的专业课知识欠缺。 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中的一部分人不是从正规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的。 由于他们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很难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做到系统有机的管理。 其次,造价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只是停留在建筑造价的概预算层面,造成现有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人员的理论理解与实务操作的整体水平都不高,影响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所以虽然当前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人员很多,但是真正懂预算与结算,将财务与工程有机结合的复合型高级工程造价的人才却极度缺乏。

  三、加强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应对策

  加强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应从中国国情出发,既要以积极的态度抓住新的机遇, 又要以谨慎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 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化不适应为适应, 构建起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要求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现阶段, 就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来讲, 中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仍不健全, 没有独立的部门或行政机构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工程造价的管理还基本上依附于工程技术或生产经营部门。我国也应该组建专业的建筑部门, 专门从事建筑管理, 并授予一定的行政权利。就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来讲, 中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也仍不健全, 搞好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要继续推进计价依据的改革, 继续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逐步完善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 继续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和工程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